08年北京申奥的功臣?
2001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中国申奥成功时,40万人涌向天安门广场庆祝,热泪盈眶,欢呼雀跃,盛况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中国之所以能够申奥成功,离不开一个人的巨大贡献——那就是香港爱国企业家霍英东。
霍英东的一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他7岁丧父,从一个铲煤工做起,仅用10年的时间,就一手创办起自己的产业,成为香港名列前茅的大富豪。
在澳门,他曾出资300万修建澳门码头,又疏通了航道,大大推动了澳门的经济发展,他曾说:“没有我,澳门的一切都是虚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为了救国打破禁运,不惜与英美等西方国家交恶。
而他和中国奥运的情结,还要从30多年前的1亿斥资开始说起。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热爱体育的霍英东迫不及待飞到北京参观,在这之前,他已经捐出1个亿建造亚运村里的“英东游泳馆”,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游泳馆。
那个时候,北京没有用来接待外宾的高级酒店。霍英东见状又出资2.3亿,建起“贵宾楼”酒店,帮助北京配合亚运会的举行,专门接待重要外宾。
后来看到亚运会成功举办,霍英东激动的心情自然溢于言表,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梦想终于成了现实》来抒发自己的喜悦。与此同时,他心里想办奥运会的念头就更加强烈。
而彼时90年代的中国,经济刚刚开始复苏,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承办奥运会,对国家的精神面貌、国际地位、经济水平等等都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霍英东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他对中国承办奥运会的实力非常有信心:“1990年亚运会期间,我特别留意,14天里没发生任何事。那时,整个北京很有秩序、很清洁,很有礼貌,来宾反映也很不错。”
1991年,北京正式宣布中国将申办2000年的奥运会。彼时已经68岁的霍英东,一点都不准备养老,他精力满满的开始为了北京申奥在国际上到处奔走。
霍英东和时任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是多年的好友,每次萨马兰奇的夫人来香港,都是长子霍震霆和朱玲玲夫妇二人接待,两家私交非常好。
他利用自己的名望,又带上英文好的长子霍震霆,跟国际奥委会来来回回过了不少招。
当时除了口头上的游说,霍英东还给出了真金白银的承诺,比如答应捐钱给非洲建立一个体育基金会。他还以中国的名义捐了100万美元给国际奥委会,帮助他们建立奥林匹克博物馆。
他甚至开始规划等北京申奥成功,自己要做哪些事:他准备拿出10亿建一个奥运会主会场,还想申请把马术、帆船等项目放到香港来举办,让香港人民也能增强和祖国的参与感。
1993年,奥林匹克博物馆开幕,特地请来霍英东参观。
当时场馆中央有一座大理石墙,刻着捐赠超过100万美元的捐赠者名字,其他的都是公司名字,唯一的一个奥委会名字就是“中国奥委会”,而背后实际的捐赠者是霍英东。
为了表彰他的特别贡献,萨马兰奇还将一支奥林匹克火炬赠送给他。活动结束后,霍英东没有返回香港,而是第一时间飞去北京,把这支火炬转赠给了北京市长。当时,他兴奋地说:“萨马兰奇把这支火炬送给我,这就是北京成功的征兆!”
霍英东平时非常严肃,不苟言笑,但只要提到和奥运相关的事,他总是喜笑颜开的。这段等待结果宣布的时间,他和每一位中国人一样,充满期待,也忍不住紧张。
霍英东还提前买好了香港所有报纸的刊位,等着结果一宣布,就全部一齐发送祝贺中国申奥成功的新闻。
在公布申奥结果的那天,霍英东特意飞到会议举办地摩洛哥等待结果。
他还提前和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打了招呼,让他们在陪萨马兰奇进场宣布结果的时候,如果成功了,就笑容轻松一些。
“结果当时他们的表情都有些闷闷不乐,我就猜想,可能输了。”
1993年9月23日凌晨3点,结果揭晓,北京以2票之差败给了悉尼,2000年的奥运会申办宣告失败。
原本自信满满胜券在握,最后却因为关键的2票惜败,全中国都很失望。而最失望的还是霍英东,家人甚至担心他承受不了打击会去自杀。
霍英东没有自杀,他和儿子霍震霆一起找到一个小酒馆借酒浇愁,离开酒店的时候还正好碰上前来庆祝的悉尼代表团:“看到别人庆祝,心里很难受,很不是滋味……”
由于时间太匆忙,之前提前预定的《文汇报》祝贺的版面来不及换掉,第二天还是照常发了出来,这让现实显得更讽刺了。
不过,70岁的霍英东很快就振作起来,开始着手准备第二次申奥。
“如果不申办,一点机会都没有;申办,就有机会。没有一个城市是第一次申办就成功的,有些还是申办六七次才成功。申办成功,对经济影响很大……”
1999年,中国再次递交承办奥运会的申请,霍英东和长子霍震霆再次为了北京申奥开始在国际上奔走。
其实,霍英东在1983年时,就已经被查出患上癌症,所以他更迫切地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奥运会在中国举办。
2001年宣布第二次申奥结果时,霍英东已经78岁,年事已高的他无法再跟之前一样亲自到现场聆听结果,只能让长子霍震霆代替他出席。
等到宣布结果的当天,父子俩都在紧张地等待着。当萨马兰奇念出“BEIJING”两个字的时候,全中国都沸腾了!几十万人涌向天安门广场欢呼庆祝,热泪盈眶。
霍英东也不例外,他马上跟霍震霆通电话,父子俩抱着电话都不停得重复:“我们赢了!我们赢了!”
放下电话,霍英东又赶到九龙公园,与众多香港市民一起庆祝。后来回到家里,霍英东仍然难以入睡,最后兴奋的跳进游泳池“降温”。
北京申奥成功后,霍英东没有停下他为中国奥运会的奔波,他捐出2亿给北京建造“水立方”游泳场馆。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霍英东就拿出1亿建立了“霍英东体育基金”,专门表彰那些在奥运会中拿到名次为国争光的中国选手。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把奥运会当成毕生梦想的霍英东,最终没有等到2008的奥运会正式开场,他在2006年因病逝世,享年83岁。
霍英东曾这样形容体育对他的意义:“我出身贫寒,少年时因过早为生计奔波而营养不良,尝够了体弱多病之苦。懂事后见国家贫弱,人民多难,更深感如果不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民族难兴国家无望之理。”
如果霍英东先生还在世,看到如今国富民强的新中国,一定会像北京申奥成功那天一样,忍不住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