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四个典故与伍子胥有关:一是“怒鞭督邮”,二是“助吴伐楚”,三是“吴王夫差之死”,四是“伍子胥过昭关”。这四个典故都体现了伍子胥勇敢、智勇双全的形象。
1、“怒鞭督邮”:公元前527年,楚国将军伍子胥带着王子建的儿子逃离国外,途中被楚军追击,为了帮助伍子胥逃走,扁鹊的弟子东高公将他送到自己的住所,东高公一直照顾他们,直到他们成功逃脱了楚军的追捕。
2、“七星龙渊”:伍子胥因犯奸臣之罪而死去,当时他发现上游有一艘船上,有人邀请他上船,那艘船立刻消失在芦花之中,岸边的士兵都非常愤怒,伍子胥询问那个人的名字,对方告诉他是在波涛中漂流的,伍子胥感谢了那位渔夫的帮助,并从腰间解下了一柄祖传三代的剑——七星龙渊。
3、“千金报恩”:伍子胥在路上饥饿时,一位洗衣裳的女子给了他食物,伍子胥吃完后,请求女子保密,并要求她保护他的安全,女子害怕自己的名誉受损,于是跳入了钱塘江,不久以后,伍子胥找到了女子的丈夫,夫妻两人一起自杀,从此,“女儿”成为伍子胥的事迹。
4、“端午起源”:伍子胥死后,人们开始怀念他,并为他设立了一些纪念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江苏苏州的伍子胥陵园,这个园林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丢弃重物以求生的故事所设立的。
关于端午节起源于哪个国家的说法很多,一些学者认为它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伍子胥的传说;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它起源于日本,尤其是江户时代的端午节习俗,不论是哪种说法,端午节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忠诚、勇气和智慧的尊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