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运动员退休安置条件通常包括:运动员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满足一定的服务年限要求;运动员在役期间需表现优秀,无重大违纪行为;运动员退役后需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以适应社会生活和就业需求。具体条件可能因地区、单位而异,建议咨询当地体育部门或相关机构以获取准确信息。
运动员退休安置,指的是运动员在退役后,体育管理部门为其推荐重新就业或自主选择工作,并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帮助运动员实现职业和社会身份的转变,重新融入社会生活,中国相对封闭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为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使得运动员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学习能力强,但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对社会了解不足,退休后,他们往往难以融入社会,重新就业,值得欣慰的是,为解决运动员退休再就业问题,出现了许多新举措、新趋势。
短跑运动员孙英因受伤退役,计划在长春开一家烧烤店,这个大胆的计划源于吉林省举办的首届退役运动员创业培训班,从10月28日到11月7日,孙英和其他74名退役运动员参加了培训,其中69人获得结业证书,9人初步达成创业意向,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翁家忍表示:“培训班达到了预期效果,这是国家体育系统首个专门针对退役运动员的创业培训班,将发挥良好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
中国的竞技体育常被比作金字塔结构,位于金字塔顶端的选手能在奥运会上争夺金银,而像孙英这样的省级职业队运动员则位于金字塔中间,多年来,各省积压了众多运动员,退休后,他们虽然获得了经济补偿,但缺乏二次就业能力;即使有文凭,也很难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目前,中国约有2.3万名优秀运动员在训练,每年有3000-6000名专业运动员退役,数据显示,每年有40%的退役运动员难以按时适当安置,这些运动员除了具备运动能力和受伤外,还缺乏在社会上安定下来的职业技能,而主管部门对运动员职业指导缺乏责任,使得“夺金难,找工作难”成为体育界的流行语。
社会上的困难与运动员再就业意识淡薄密切相关,吉林省体育局职业技能鉴定站站长陈志远认为,由于传统就业理念的约束,运动员缺乏创业意识,“等待”和“依赖”的就业理念更加突出,一些退役运动员有创业的想法,但经常半途而废,因为他们无法求助,如果运动员想在退休后有一个好的出路,他们仍然需要自力更生,建立自信、自我完善和自力更生的就业理念,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创业是退役运动员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
创业培训课程引入了创业质量和能力评估,旨在了解运动员在社会就业需求中的优势和不足,通过评价发现,运动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学习能力,有较强的表达欲望和求知欲,反应迅速,性格外向,这有助于他们创业,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都不高,对社会和自身的认识也不足。
由于运动员的成长环境相对封闭,二次就业时选择的职业范围相对狭窄,而一般退役运动员的就业指导和培训没有针对性,缺乏实质性内容,在创业培训课程中,特别是有针对性的设置,有意突出“有效”一词。
翁家忍表示:“课程安排非常丰富,采用了理论知识与案例教学、课堂教学与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教学 *** ,在理论教学中,它教授了就业、创业、工商、税收、法律和现代沟通礼仪,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叶乔波、高红等退役运动员的成功代表在课堂上“出现”,增强了退役运动员的信心。
听了叶乔波的创业经历后,孙英感到“非常善良”。“培训班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了创业过程,这让我非常惊讶,我对第二次创业充满信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基金管理中心和吉林省体育局在运动员建立自主创业愿望后,将支持运动员创业,为运动员提供进一步帮助。
首个创业培训课程效果很好,现在有了继续和扩大的计划,据了解,一些企业也表示愿意参加培训课程,因为通过首个培训课程,他们发现运动员的能力与他们想象的非常不同,他们希望吸收一些退役运动员,同时丰富企业文化,形成品牌效应。
翁家忍说:“现在9名运动员创业意向还不够,我国体育总局人力资源中心和吉林省体育局将继续跟踪、指导和服务之一批学生,努力让更多运动员创业成功。”
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成为洗澡工;亚洲举重冠军因病去世时,身份是门卫……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和出路一度备受关注。
经过几年或十年的体育生涯,运动员往往失去了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直接影响到他们进入社会后的“二次就业”。
2007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运动员就业暂行办法》开始实施,国家体育总局还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保障国家优秀运动员的意见》、《关于做好运动员职业转型过渡期的意见》等配套文件,明确指出运动员在职业转型过渡期退役一年后,对运动员进行职业培训指导。
在过渡期,许多运动员选择在进入社会之前回到校园,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忠说:“我们做了很多很好的尝试,充分发挥了大学的优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翁家忍说:“运动员退休后可以免试上大学,我们做这项工作已经近10年了,我们与中央财经大学、第二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所有符合免试入学条件的运动员都可以免试进入大学。”
目前,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支部副书记孙晓丽正忙着招收第五批退役运动员,2004年的之一批退役运动员几个月前毕业,孙晓丽说:“除了一名受伤的运动员回家治疗外,其他10名运动员也找到了工作。”
共有11名运动员免试进入中央财经大学,包括体操、射击、棒球、羽毛球等,他们和通过高考的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孙晓丽回忆说:“刚进学校的时候,运动员不习惯校园生活,问我,‘为什么没人叫我吃饭’,过了一个学期才逐渐适应,让老师头疼的是,运动员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很难与其他学生保持同样的进步。”运动员很难理解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他们中的许多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一些运动员在很小的时候就进入队伍进行训练,系统学习不够。”
运动员的阳光性格和拼搏向上的态度给学院带来了清新的空气,班级气氛非常和谐,一位名叫张磊的棒球运动员也脱颖而出,不仅当选班长,还成功竞选学校学生会主席,孙小莉说:“之一学期,张磊的逻辑学得了高分,这让我很惊讶,通过交流,我发现他的个人能力很强,这与他在运动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四年来,40名运动员进入中央财经大学,现在,孙小莉与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协商扩大运动员毕业后就业渠道,“学院希望扩大招生,让当地体育局也能支持我们,通过认知提高学院品牌,让毕业运动员有理想的出路”。
学校还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整,自2006年以来,中央财经大学开始对运动员进行分班教学,专门为运动员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应用知识和英语培训,第二外国语学院开设了许多英语课程,非常受运动员的欢迎。
除了与大学合作外,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还组织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效果良好,去年8月至11月,该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水上体育管理中心和青岛航空学校联合举办了水上项目退役运动员培训班,毕业当天,专门召开了供需会议,十几家水上体育俱乐部到现场挑选人才,20多名运动员中有一半以上已经开始工作。
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翁家忍说:“邹春兰这样的事件不应该再次出现在中国体育界。”,“如果各级管理部门和工作机构把所有的工作都落实到实处,运动员退休后就不会工作,生活也不会得到保障。”
2006年和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在上海、长沙召开全国优秀运动员保障和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会议,出台了更具体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医疗保健、残疾抚恤金、就业指导、退休安置、困难援助、学习资助、创业支持”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运动员保障体系,由国家、社会、行业、地方和个人共同承担,分级负责。
目前,各级体校越来越重视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提高运动员素质,许多业余体校要么与传统体育学校合二为一,要么与普通中学合作,体育教育管理部门相互配合,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
翁家忍说:“在运动员退休后近一年的职业转型期,培训非常重要,”“加强运动员在职业转型过渡期的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和就业培训,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注运动员就业是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的关键工作之一。”
用翁家忍的话说,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是“一机构两品牌”,“我们也是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目前,体育行业的特殊职业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经纪人”、“体育场工人”和“游泳救生员”,退役运动员通过考核后,将获得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从事相关工作,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鉴定站,负责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
目前,中国体育倍力健身俱乐部积极推进持有国家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证书的就业制度,今年10月底,共有28名退役运动员参加了他们举办的健身教练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设备操作、营销理念和客户沟通方式,24人通过考试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中许多人已与俱乐部签订合同,现在有80多名退役运动员在俱乐部担任健身教练。
虽然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翁家忍承认仍存在许多问题和阻力,“现在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运动员市场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需要各级体育部门进一步重视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和范围,落实国家对运动员的关怀。”
翁家忍坦言:“退役运动员的安置直接关系到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运动队必须有进步,如果出口不畅通,入口必然会受到影响,运动员流血流汗后不能再流泪,只有让他们微笑着离开运动队,融入社会,我们的体育事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编后
目前,我国每年有3000至6000名职业运动员退役,其中约40%难以及时安置,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小就在竞技场上挣扎,当其他孩子还在享受生活中年轻的舒适时,他们已经开始经受成败的考验,当其他孩子在校园里学习时,他们已经开始受伤了,在通往金牌的路上,他们中的大多数注定要成为配角,但在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成就中,每一枚奖牌都离不开他们的汗水和努力。
运动员流血流汗后不能再流泪,让他们微笑着离开运动队,融入社会,我们的体育事业可以保持强大的活力,我相信,随着运动员安全体系的日益完善,邹春兰等事件不应该再次出现在中国体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