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体坛有哪些广为流传的“谣言”,真相又是什么?_意甲赛场复刻罗本进球
世界体坛有哪些广为流传的“谣言”,真相又是什么?
我来说个泛体育界最大的谣言吧:欧美国家派去参加奥运会的都是业余选手,人家就是“纯粹”的体育爱好者,都是自费训练不像我们“举国体制”一切为了金牌…
这话是不是很熟悉?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领跑金牌榜的时候许多人可是把这句话奉为“至理名言”挂在嘴边四处评论、转发的,几乎每一条与金牌榜有关的微头条、文章下面我都能看到这样的评论,而在关于奥地利女子自行车金牌得主安娜-基森霍弗以及澳大利亚田径女运动员莱利-戴的相关文章下面一群人更是如获至宝不断吹“彩虹屁”:这才是奥运精神的真谛、这才是值得追捧的冠军、人家的奥运健儿才是最纯粹的体育、外国人真的不重视金牌…
说实话,那段时间真是惊得我目瞪口呆,我很难相信那些挂着某某学者、某某学家、某某教授、某某工程师、某某老师认证头衔的作者居然会去转发、撰写这种【低级论调】的文章,更难相信居然会有这么多人相信她们真的是业余选手…而我之前也有发过一篇相关的微头条表示你可以认为安娜是个天才、高智商,你可以认为莱利是个充满爱心的善良女孩,但你要说她们或者本届奥运会上有哪个【发达国家】尤其是【能够进入半决赛】的运动员不是职业选手的话只能说明你被“洗脑”太严重了,以至于连基本的常识都无法区分了!
【注意我的两个限定词:发达国家、能够进入半决赛的。因为有些中南美、非洲、中东弱国、小国的运动员确实得不到专业水平的训练条件以及训练量,他们的主业也确实不在体育,毕竟就算拿到金牌可能都吃不饱饭啊?也就是靠着天赋混个预选赛名额来凑热闹的…】
欧美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包装、粉饰自己,这一点在前几届奥运会上我就深有感触,比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柔道100公斤以上级金牌得主法国人泰迪-里内(Teddy Riner)在回到巴黎车站后接受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作为一名业余运动员,我对夺得金牌感到非常骄傲…”
什么鬼?业余运动员?第一次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中国媒体翻译错了,去看了一下英文原文才发现他确实说自己是“业余运动员”!
就你还业余运动员?那全中国80%的奥运选手都算是业余选手了吧?因为可能很多读者不认识他,但喜欢柔道的人估计没有不认识他的!泰迪-里内,100公斤以上级绝对的“神童”:
- 3块奥运会金牌得主(当然有两块是12年以后拿到的)、2块铜牌;
- 10块世锦赛金牌(有5块是12年以前就拿到了)、1块银牌;
- 5届欧锦赛金牌(12年以前是2块);
- 09~13年连续5届大满贯得主也是历史第一位(12年是连续4届)5连冠、至今共有6个大满贯;
- 2012年法国年度最佳运动员、18岁生日第二天成为柔道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 5岁进入俱乐部从事柔道训练、13岁获得比赛许可、14岁进入法国省队、15岁入选国家队,18岁签约法国勒瓦卢瓦柔道俱乐部每年薪水18万欧元,职业生涯至今(2021年)共拿到法国国家柔道联合会奖金72万欧元、法国国家奥组委共计19万欧元奖金、欧洲柔道联合会10万欧元奖金,算上俱乐部的工资加奖金就有337万欧元约合2564万人民币,这还不包括俱乐部的奖励;
- 另外他还代言了4支广告,共拿到50万欧元代言费,自然这也是因为他的出色成绩才能拿到这些代言合同,而除此之外泰迪-里内没有任何工作!
你看看,就这样一个人他居然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业余运动员”?难道是法国人在翻译、理解上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可实际上当他说出这些话以后法国当地的媒体就已经对他提出了批评,认为他的说辞就是在粉饰、包装自己,是撒谎!
然而我们国内很多人根本就不会去区分或者根本不懂如何去区分真假,但凡有自媒体带个节奏吹一把马上就信以为真开始跟着拍起“彩虹屁”了,我记得应该也就是泰迪-里内这个新闻出现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欧美很多是“业余选手”了,2012年之前根本就没什么人去讨论这个话题。
而到了东京奥运会,这样的谬论更是甚嚣尘上,比如今年这个莱利-戴,说她还是个学生不但不是专业运动员、没有工资,更是每天要利用课余时间去超市当营业员赚生活费,还有模有样地贴上一张她身穿超市销售员工作服的照片证明“所言非虚”,完全就是靠着自己的兴趣、天赋偶尔去练练短跑就杀进了半决赛…
莱利的照片是真的她也确实还是个大学生,但人家只是每周会利用星期天上午去超市帮一位近乎双目失明的90岁老人送食物,也就是义工性质、献爱心,我们国家哪个运动员不要做这些社会劳动的?去问问乒乓球队,陈玘当年甚至还在农忙时节直接被送去农村养了2个月的猪,我可从来没见哪个国内媒体、自媒体或者网友说“陈玘一个养猪户到奥运会拿了金牌”哦?而从9岁就开始莱利就步入了自己的职业运动员生涯,签约于昆士兰博得赛特俱乐部,每天训练【至少】3小时以上每周训练至少6天!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会说“每天才训练3个小时这就是业余水平”?
你们恐怕是对职业运动员有什么误解吧?博尔特每天训练时间就是2个小时,其余都是心肺、按摩、肌肉恢复等,博尔特难道也叫业余运动员了?前世界重量级拳王、三条金腰带得主伦诺克斯-刘易斯每天训练时间更是只有半小时,他叫什么运动员?玩票?而我们国家据说每天也是上午3小时、下午3小时一共6小时,但是我们不区分心肺、力量、恢复等时间,总得来说和他们是一样的,你要算专业的技术训练就是2、3小时,比如游泳队每天游1万米、跳水队每天100次跳水等,除了临近大赛备战奥运基本就是这个时间量!你不会以为现在还像5、6十年代那样每天玩命练十几个小时吧?知道什么叫科学训练吗?思维居然还停留在5、6是年代?实际上莱利的每天至少3小时已经算比较大量的了,因为你算上她心肺、力量、按摩、肌肉恢复以及技术分析课等耗时,每天怎么也得6小时以上,而她可是还要上文化课的啊?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日常基本训练都这个量还不够大?
也正因如此其做义工的那间商店老板会称赞说:“莱利是个刻苦努力的孩子,除了学习时间她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训练上!”
至于还有人狡辩说“是否职业不是看运动员的训练时间而是看其主要收入构成,是不是靠体育养活自己”…(注意这些都是我在自己微头条下收集来的奇葩言论)
你们懂不懂西方的俱乐部制度?不会以为像我们中国的“桥牌俱乐部”、“老年迪斯科俱乐部”这种你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的地方吧?这些都是签约了你每个月领薪水的地方,说白了就是你的工作,比如前面提到的泰迪-里内,2012年每年就是18万欧元底薪,我虽然没有博得赛特具体的签约运动员薪水数据,但他们是昆士兰地区最大的田径俱乐部,泰迪-里内俱乐部给予其他奥运选手的年薪是11万欧元,所以你认为莱利会低于5万吗?
至于安娜-基森霍弗就更是如此,7岁进入职业俱乐部成为一位铁人三项运动员,13岁改练自行车,16岁签约第一支自行车队加泰罗尼亚车队,2016年赢得西班牙国家杯的总冠军并受邀加入西班牙皇家自行车协会成为会员(至少是专业级别的选手才有资格加入),同年,安娜与欧洲最著名车队乐透车队(Team Lotto Soudal)女队签下第一份【职业合同】,这是欧洲最大的生产粘合剂、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和密封胶等建筑化学品为主的独立企业赞助的车队,也是欧洲最有实力、财力的顶级职业车队。也正因签约了乐透车队,安娜在当年受邀获得参加环法自行车赛的资格(补充一个常识:职业选手加入车队才能参加环法),只不过2017年4月因为和车队产生分歧未能完赛她便提前结束了该赛季比拼,之后也没和乐透车队续签2018年合约更是就此再未获得职业车手资格。
而2011年中国职业车手韩峰曾经介绍过欧洲普通的职业车队队员【底薪】都是3.5万欧元,这些顶级车队的底薪更是要翻一倍。作为对比,根据《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的数据,2015-2016年,英国【教授】的平均工资为79030英镑(92038欧元),而其他学者(讲师,高级讲师和研究人员)的平均收入为43607英镑(50784欧元),安娜的职位就是研究员,无论如何也高不了顶级车队底薪的7万欧元。【注意韩峰说的时候还是2011年,更不要说她获得的那些比赛奖金了,环法还穿过黄衫的】
那2018年开始她就算是一个业余人士了吗?如果你仅以欧洲标准即【是否签约职业俱乐部】来定义的话那确实算是业余选手,但还是那句话如果这样也算业余运动员的话是不是我们全国的举重、跳水、体操等选手都算是业余运动员了?那只是她自己不愿意签约车队而已,因为她在当年采访时亲口说了是不想受约束更在于她已经找到了奥地利最大的自行车商辛普伦公司的赞助!他们不仅为安娜提供了专业的自行车训练、比赛费用以及装备,还会在她参加各种自行车比赛取得成绩后给予一定奖励,单她的那辆比赛用车造价就超过了70万欧元!
所以在此期间她拿到了2019年奥地利全国锦标赛计时赛第一名、公路赛第一名、ITT计时赛第五名、欧洲公路自行车锦标赛计时赛第五名;2020年奥地利锦标赛计时赛第一名、阿尔代什国际女子自行车赛第三名;2021年奥地利锦标赛计时赛第一名…
而奥地利锦标赛的自行车赛第1~3名奖金分别是5万欧元、2万欧元和1万欧元(奥地利自行车协会官网可查);欧洲公路自行车锦标赛第五名、ITT计时赛第五名和阿尔代什国际自行车赛第三名奖金能分到多少我不清楚,但应该也不会低于1万欧元吧?因此你算算看她利用自行车这项运动赚了多少钱?在不含辛普伦公司奖励的情况下,不到3年时间总计25~30万欧元有吧(18年她禁赛了)?平均每年10万以上,你觉得她做讲师每年能拿到那么多钱?连自行车一半的数额估计都没!
除此之外欧美各国每年也有【奥运专项财政拨款】的(注意我们是没有“奥运专项拨款”的,只有体育经费开支,包括备战奥运、场馆建设、科研、学术交流等,数据可在体育总局查询,而他们全都是备战奥运的奖励、训练费用),比如说:美国每年是5000万美元;英国每年是7000万英镑;德国是1.5亿欧元;日本是1.5亿美元;澳大利亚是2.5亿美元;加拿大是2亿加元…奥地利具体数据我没有查到但他们参赛人数本就不多,哪怕就是100万欧元她每年能分到多少呢?
一个签约过职业车队拿过签约费,之后又有商业赞助、国家奥运专项财政拨款,能够参加环法自行车赛,自行车是最主要收入来源的人不叫职业选手…我看也就只有欧洲人敢这么干,更是只有部分“唯欧美是从”的人才会相信吧?
也难怪,泰迪-里内他们都敢说业余选手了何况是没有签约职业车队的安娜呢?
没错,其实欧洲国家也是“举国体制”的,所谓的业余选手、自费训练完全就是天大的谎言!前法国皮划艇金牌得主托尼-埃斯坦盖(Tony Estanguet)在一次回答法国记者的提问时也为我们清晰地印证了这个事实:
主持人应该也对这些冷门项目的运动员经费问题不太了解,所以问:“你们所从事的项目职业化程度不高、也没有俱乐部签约,训练经费都是靠着从事其他工作赚钱后再投入的吗?”
埃斯坦盖回答称:“皮划艇和其他冷门项目由于没有商业上的利益,因此就没人关注,也就没有人愿意出钱建立俱乐部。但国家为了解决我们的训练经费问题,便让我们在一些国营企业或国家机构挂名,象征性地成为其职工,领取一份工资。但我们并不从事这些企业或机构的工作,精力都放在训练上。”
……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尴不尴尬?欧洲人的体育模式和我们完全一样甚至更加彻底,意大利教授曼里奥-多努奇(Manlio Donucci)就曾经披露过,意大利290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中有183名被国家安排进了军队成为职业军人、警察以及其他政府部门以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训练、无后顾之忧,要知道我们国家可是只有在等你取得成绩后才【包分配工作】的啊?在未取得奥运成绩之前只是发一些训练补贴,这可不是“铁饭碗”啊?而他们在你没取得成绩之前只要有资格参加奥运会或看你有潜力就立马先安排工作了,而且是公务员、“铁饭碗”,请问谁的“举国体制”更加彻底?所以大家应该也看到很多人在说“意大利某某选手的职业是警察”的话吧?呵呵,就是这么包装来的,不仅仅是意大利,德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无一例外全都一样!
当然,像安娜她的讲师、研究员职业和博士后学位是真才实学来的,因为她确实算是个很有数学天分的人,可你要说她是靠研究员、讲师生活,说她不是个职业选手…那我们国家真就80%的奥运选手都是业余的了!
这完全就是西方媒体在包装、粉饰、撒谎、给自己脸上贴金,其实12年泰迪-里内的新闻出来以后就有很多人指出这个问题了,因为实际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是对业余和职业有明确定义的,就在宪章第26条:
参加运动会的人只能是单纯为了使身体、精神受益,或者是为了某利广社会效益,而不是为了直接或间接的物质上的收益,并且全年的集训时间不能超过两星期。
感觉可以直接“杀死”话题讨论了吧?只不过后来因为国际奥委会做出“妥协”开放了职业运动员参赛(1980年后)条件,才不得不删除了这项规定…但没有限制归没有限制,定义还是不会改变,所以请问谁符合国际奥委会官方对于“业余选手”的定义呢?
我们中国不符合情况所以也不去包装、粉饰,但是他们就喜欢这样包装,把自己国家的选手塑造成“天才”、“神童”,往自己脸上贴金(这个并不是我提出来的观点哦,这是当年批评泰迪-里内的欧洲各大学者第一个提出来的),甚至还有很多中国网友跟着拍马屁、吹捧,简直匪夷所思…究竟是什么人才会相信现代奥运会业余选手能进入半决赛甚至击败职业选手拿到奖牌、金牌?这根本就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只要有点【常识】就能分辨真假的啊?
你可以说莱利-戴是个善良、有爱心的女孩,因为她利用每个星期天去给失明老人送食物;
你可以说安娜-基森霍弗是个天才,因为她确实是货真价实的博士后、研究员(下图是她2016年6月8日的博士论文),还能兼顾到主业自行车并拿到奥运冠军;
甚至你可以说泰迪-里内是个超级天才,因为据说他每天训练真的只有1个小时每周训练就5天,其余时间都在吃喝玩乐…
但你要说这些人是业余爱好、不属于职业运动员?更有甚说就我们国家是“举国体制”不如欧美“纯粹”…我劝你多读点书、多查点资料吧!
所以如果以我们正常国人、国际奥组委的定义来区分的话真的就只有一小部分中南美、非洲、中东国家的选手在极其冷门的项目上会有业余选手出现,其他项目怎么可能有业余选手?还是发达国家、能进入半决赛甚至拿到奖牌的?而如果以欧洲媒体的标准来定义的话,我们国家可能真有80%都是业余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