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男子出去买菜,没戴口罩就被感染了。短暂接触只需15秒,说明了哪些问题?
宁波男子出去买菜,没戴口罩就被感染了。短暂接触只需15秒,说明了哪些问题?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接触的时间长短,而在于病毒在当时环境中的毒性、数量和免疫力。
首先,就报道本身而言,事件发生时男子不戴口罩真的很危险。换句话说,如果他当时正确戴口罩,他就有机会幸免。
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所谓飞沫传播,是指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在呼气、打喷嚏或咳嗽时通过口鼻排出病毒,易感人群吸入后可引起感染。
口罩能有效隔离病毒。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研究发现,口罩可以被捕获 99.8% 接触病毒。
其次,该男子患病过程成为热点的关键在于『15秒』,这刷新了大家对疾病的认识,让很多人恐慌。有些人甚至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因为在人群中多看别人而被感染。
事实上,事件的关键不是时间,在当时的环境下,病毒的毒性、数量和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让我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谈谈我的个人观点: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宿主体后与身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被称为整个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
病原体侵入宿主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病原体的特征、数量等,与病原体相关的主要特征包括传染性、致病性、毒性和抗原性。
传染力: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感染的能力。
致病力:病原体入侵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的繁殖速度、组织损伤程度和病原体产生毒素的毒性有关。
毒力:病原体感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与致病性的区别在于毒性强调疾病的严重程度。
抗原性:又称免疫原性,即病原体的抗原作用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和B细胞受体),促进其增殖和分化,产生免疫效应(即抗体)的物质特性。
在理解了上述基本知识后,让我们假设:
假设当时处于潜伏期的患者携带的病毒数量少,毒性弱,宁波男性免疫力好,感染或发病的概率会下降吗?
当然,事情不能假设。
在这里,小葛想告诉大家,就事件本身而言,不要被“15秒”吓到。虽然新冠肺炎疫苗还没有成功开发,但疾病仍然可以预防和控制,从目前的患病率、重症率和死亡率来看,疫情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当我们无法确定周围是否有病毒携带者,他们携带的病毒力和数量,以及他们自己的免疫力时,建议从以下几点开始:
不要出去。保护自己和他人。
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
与他人保持距离,至少1米,最好在2米左右。如果你想交流,你可以大声说话。
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肉类和蔬菜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少熬夜,适度锻炼,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外出时经常洗手,外套、鞋子最好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
最后,小葛想提醒大家:
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部分病毒也在体内繁殖,也会排出体外,其传染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点:
无论空气是否流通,病毒在流通环境中的浓度相对较低,其传染性也会下降。
病毒在空气中的数量越多,传染性就越强。
携带者在该地区停留的时间和病毒排放的数量。
临床上,他接待了一名患者。他和家人去医院看望呼吸道传染病的亲戚。当时,他只是呆在病房外面,结果被感染了。
目前,新冠肺炎的防控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要打赢这场“战疫”,光靠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专家是不够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尽力而为,少出门,少聚集,勤洗手。
阅读后,记得喜欢、转发、评论和收藏
更多可靠实用的健康知识,请关注【小葛聊健康】
欢迎大神补充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