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案件都是因为蛛丝马迹而被发现的。科学家们通过对某种昆虫翅膀上的微小裂缝的研究,发现了它们飞行的秘密;警察在某个区域中找到了一个微弱的手印,从而追踪到了犯罪嫌疑人等。这些案例都充分说明了“一叶知秋”、“千里眼”的道理,即从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中,可以找到线索并最终揭示真相。
你听说过哪些通过蛛丝马迹破获的案件
1992年哈尔滨农业银行动力支行地下金库被盗案,可以说非常离奇,非常巧合,差一点都破不了案。
首先,作案人不是银行内部人员,而且和农行没有任何关系,内部排查一无所获。
作案人叫盛伟强,是黑龙江省安装公司的技术员。1990年农行装修时,盛伟强正好在道对面的亚麻厂施工,利用施工间隙,经常借机去装修现场打探,对银行金库位置了然于心。最后证明,他对金库位置把握的相当精准。[赞][赞][赞]
1992年3月,注意!这时距离银行装修已经过去了两年,盛伟强又和银行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根本没人会想到农行被盗和他有什么关系。[呲牙][呲牙][呲牙]
盛伟强确定好银行金库的背面是一户住宅,巧合的是,这户住宅还是空的,没人居住,是亚麻厂没有分配出去的职工宿舍。于是,他私自配了把钥匙,打算以装修新房的借口,凿开金库后墙实施盗窃。
为了万无一失,盛伟强又找来两个帮手,一个是发小马文志,一个是铁哥们金永浩。盛伟强智商极高,外号盛二鬼子。马文志虽然是哈尔滨人,但在沈阳兵工厂工作,此时己定居沈阳了。金永浩正在办理定居韩国,很快就要出国了。一旦金永浩出国了,马文志又是沈阳人,哈尔滨的银行被盗案,无论如何也不会怀疑到他俩身上。尤其重要的是,这两个人都没有前科,历史清白。
计划制定好了,剩下的就是干了。但是,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困难。金库的墙体有半米厚,而且是钢筋混凝土的,以他们三个的体力,肯定凿不动。
下一步,盛伟强和金永浩找来两个农民工,并且叮嘱,只能在白天凿。从而避免夜间扰民,为自己带来麻烦。整个计划非常周密,万无一失。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农民工把墙掏到还有5cm厚时,如期拿到了报酬,他们万万想不到,墙的那边就是银行的金库。[赞][赞][赞]
盗窃的当天,他们先偷了一台轿车,在银行的道对面躲在车里观察。在确定值班人员已上床休息时,计划正式开始了。
他们进入到房间,然后在墙上掏了一个洞,盛伟强从洞里钻入金库。金库乃银行重地,警戒森严。但是,一旦进入里面,钱就在架子上摆着,如探囊取物一般。盛伟强用编织袋装了好几袋,从洞口递给同伙。整整128万!装了好几大袋。那么,他们掏洞的时候,银行警卫难道一点没听见吗?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天,隔壁一直在装修,天天砸墙,银行早已习以为常了。另外,墙体已被农民工凿得差不多了,再掏洞就很容易了,没砸几下就掏好了。既然不砸了,而且警卫已经睡觉了,所以,也懒得再起来察看。因为动力支行很大,金库距离警卫室也有一定距离,而且又在地下室。所以,警卫没什么反应也正常。
128万呐!就这么轻易到手了。要知道,1992年,哈尔滨的人均工资才几百块钱。[流泪][流泪][流泪]巨款到手后,你是不是以为他们会马上逃窜?[笑哭][笑哭][笑哭]其实没有,他们在车里又观察了1个多小时,断定警卫并没有发现金库被盗,然后才从容离去。在此期间,盛伟强还想再去现场一次,查看一下,有没有什么遗漏。结果,都被其他两人劝住了。也正是这个疏忽,才导致了他们最后落网。
第二天银行上班,金库被盗自然被发现了,银行马上报案。这是哈尔滨建国以来更大的银行被盗案,公安机关当然高度重视。通过现场勘察,发现了一个塑料袋,里面有葡萄烟的烟头和一张山河屯--五常的车票。葡萄烟是哈尔滨本地的一种低档烟,当时的价格好像是0.23元。五常是哈尔滨下属的外县,山河屯当然是农村了。综合起来不难看出,作案人生活水平较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你想,不用机械能把半米厚的混凝土墙体凿穿,城里人显然是办不到。所以,明显符合农民工的特征。
接下来就简单了,围绕着五常、山河屯查找来哈务工的农民工,谁在案发现场干过活。结果,很快找到了。但是,这俩农民工的智商实在太低了,对犯罪嫌疑人的长相、身高根本描述不清,而且还闹出好多笑话。[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连犯罪嫌疑人的身高是1.7米左右还是1.8米左右都区分不了,说嫌疑人大概两米左右。[笑哭][笑哭][笑哭]民警让他看看民警自己多高,他说也两米左右,对高度根本没概念。[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哈尔滨当时流行一套嗑儿,山炮进城,腰系麻绳。看场电影,不知啥名。喝瓶汽水,不知退瓶。挨顿胖揍,不知哪儿疼。[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不知道是不是就是给他俩量身定制的?[笑哭][笑哭][笑哭]山炮,是当时哈尔滨人对农村人的尊称。[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当时更流行的一个笑话是,警察问他俩,雇他俩干活的一共是几个人,其中一个说两个男的,另一个说还有一个女的,但是没看见,只听见那个女的说:倒车,请注意![笑哭][笑哭][笑哭]
不过,在警察的反复询问下,这两个农民工最后还是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线索。他们提到,有一次凿墙时,钢钎的尖儿都磨没了,嫌疑人拿去找地方磨了。回来的时候,钢钎还烫手。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明白了。由于案发是1992年的三月份,哈尔滨的三月份还是冬天,钢钎打磨后拿回来还烫手,说明打磨钢钎的地方距离案发地一定不远。
于是,围绕案发现场开始在周围排查可以打磨钢钎的地方。很快,在附近找到了一个没有登记过的锻造坊,作坊主外号小炉匠,也是农民工。但与前面的两个完全不同,为人精明干练,马上就说出了来打磨钢钎的人的身高、长相。
但是,哈尔滨当时有几百万人口,没名没姓,没有口音区别,单凭长相、身高寻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其实,在此案侦办的同时,一张大网也同时张开。哈市的所有派出所都在排查重点人囗上报。什么叫重点人口?就是有前科劣迹的。你想,从来没犯过罪的人,突然会盗窃银行?完全出乎正常逻辑。但这个案子,就是出乎逻辑。三个嫌疑人,有两个都沒有前科,只有盛伟强有前科。最后,案件也是从他身上突破的。
去磨钢钎的人正是盛伟强,正所谓百密一失。盛伟强作为重点人口,相片被上报到市局,小炉匠在一千多张重点人口的照片中,准确无误地认出了他。要知道,这些照片都不是当时的照片,可能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照片,辨识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小炉匠再次展示了他的才能,准确无误地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破案后,小炉匠立功了,被录取为人民警察,正规编制。
想说,好险呐!假如盛伟强当时不是自己去打磨钢钎,而是金永浩去,后果又会怎样?金永浩没有前科,当然就不是重点人口。所以,嫌疑人的照片中不可能有他,小炉匠也就无从辨识,这无疑增加了办案难度。
最后案子破了,盛伟强在警察抓捕时吞氰化物自杀了,马文志和金永浩被枪决。注意!盛伟强是抓捕的时候自杀的,警察没有口供。金永浩落网,是在排查最近和盛伟强联系密切的人员时发现的。当时确定了13个人,并不知道金永浩就是犯罪嫌疑人。至于马文志,警方根本就不掌握。
金永浩被抓后,并不知道盛伟强自杀了,以为是盛伟强供出了自己,所以全部坦白了,从而牵出了马文志。金永浩外号金大胆,肯定不是怂货。但因为他从没被打击过,没有对抗打击的经验。[呲牙][呲牙][呲牙]
所以,自从盛伟 *** 露了,这起案件已经必破无疑了。但是想说,如果当时不是盛伟强自己去打磨钢钎,案子不能破得这么快。如果当初作案时,按盛伟强的意思,再回现场检查一遍,清理一下犯罪现场,案件会变得更曲折。
如果案件拖上个一年半载,金永浩就出国了。即使盛伟强被发现了,一旦盛伟强自杀了,线索也断了。金永浩不落网,没人知道马文志和这个案子有牵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