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暴风并购MPS仅用时3个月,耗资52亿元的并购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败局,资本投资风险到底有多大
光大暴风并购MPS仅用时3个月,耗资52亿元的并购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败局,资本投资风险到底有多大
如果仅仅是一场大败局,那也不过是暴风集团咎由自取罢了。但最可怕的可能是一场“大骗局”,就是对员工、投资人及用户的极不负责行为。毕竟上市之后,曾历经30多个涨停板,随后却发现是“一地鸡毛”的资本“暴影”。那么,留下的资本“谜团”会否随着CEO冯鑫涉嫌违法而逐步揭开呢?
看到今日的暴风影音的冯鑫,让人不由得想起乐视的贾跃亭。这两位山西汉子好像都有着对资本市场的“痴迷”。众所周知,资本市场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盲目扩张尤其是没有核心业务的商业模式注定会失败。
暴风影音是被资本市场催熟的?
在暴风影音上市之前,不过就是一个两三百人的小公司,主要依靠广告等收入也算过得有滋有味。但上市后的暴风,公司的实际价值与它在资本市场的市值是完全不对等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华为那么厉害还不上市呢?对此,任正非总经常说一句话,华为不上市,华为不缺钱。过去常常有人说,上市就是去资本市场“圈钱”,其实仔细想一想不无道理的。如果说这家上市公司比较负责任还好,最起码不纯粹就是为了“包装上市”弄钱走人,它心中或许有理想有回馈。最怕的就是那些压根不具备IPO资质和条件的,突然它就上市了?紧接着又忽然之间“烟消云散”,搞得上市公司就像“路边摊”,犹如风轻云淡一般!这其中的门道,一般股民永远都是摸不准的,玩资本市场的都是“人精”。
我发现,再小的公司都有一个IPO的伟大梦想,这似乎是近年来国内比较流行的资本退出方式。暴风正是在它发展最好的阶段被资本催熟进入了A股,一度市值高达300亿元人民币,而今总市值已经跌去90%以上,只剩下20亿元不到,已经无力继续承担自身的债务。按照这种轻资产公司的特点,接下来很可能面临着最坏的结局,就是破产清算。
根据媒体报道,冯鑫被批捕或因在此前的收购案的融资过程中存在行贿行为,也就是题目中提及的光大暴风并购MPS项目(具体是指暴风集团2016年与光大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收购英国体育版权公司一案)。
暴风为何走到这一步?
一个曾经耳熟能详的公司,为什么突然玩出这么大的一个“坑”?
我认为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与冯鑫个人密切相关,过分膨胀、盲目扩张,投机思维过重。原本一个仅有两三百人的小公司被他经营得风生水起,但经不起资本市场的诱惑与鼓动,走上了轻视产品及核心业务而被资本裹挟的扩张之路。
二、小公司积累下来的风格,或者说是一种贯有的毛病,那就是缺乏有效管理,人治大于法制,内部治理基本都是“江湖帮派”,人浮于事且不积极、不作为,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造成老员工不干事、新员工干不了事的现象频发。
三、公司管理出了状况,可能由于轻信资本市场的魔力,忽视了内部因素,上市公司不同于小打小闹做小生意。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没有责权利明确的岗位职责划分,依旧停留在小公司的人治理念上,就会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尤其是在资本进入后,有了钱更激进,本应该强化管理的时候却选择了忽视。
四、核心业务的缺失,据暴风集团内部人士消息说,公司一直处于一个没有核心业务模式的状态。比如说,具体在暴风影音这块,做短视频、直播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一旦无法取得成效就撒手不管了。这恰恰是资本市场的反映,认为钱可以解决问题,一切问题。但事实上没有拳头产品及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注定要被资本抛弃的。
总之,上市之后,有了钱按说可以尝试做一些事的,但怕就怕做的都是非力所能及的,就像贾跃亭那样。资本市场本身没有错,这是锦上添花之举,但并非很多老板想象中的可以雪中送炭。从目前来看,希望将资本市场看做是雪中送炭的却大有人在,甚至挖空心思想上市,就是不认真做产品、搞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及用户体验。那么,没有内容的形式注定会失败,也可能是大溃败。
最后希望今后多一些“良心”上市公司,而少一些以“圈钱”为唯一目的投机公司。让资本市场发挥应有的真正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