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的名气并不大,为何他却能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曾巩名不见经传却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原因在于他的文章写得出色,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他的文风流畅、婉约,能够把深奥的道理表达得通俗易懂。曾巩在政治理论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他的文章充满了智慧和深度,体现了他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曾巩的名气并不大,为何他却能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曾巩不是名气不大,只是在现代名气不大。说起来,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更低的就数曾巩了,许多人认为他只是一个凑数的,其实不然,在明清两朝,曾巩在文章方面,备受推崇,甚至超越苏轼。
唐宋八大家
首先要明确一点,唐宋八大家,评选的只是在文章方面有建树的作者,所以就别问李白、杜甫为什么不能入选了。
另外,唐宋八大家这一概念,是在明朝才提出的,明朝文坛复古,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反对八股文和台阁体,于是乎,从明朝初年开始,朱右就编纂了《八先生文集》,而“唐宋八大家”这一称号,是直到明末,一个叫茅坤的人编纂了《唐宋八大家文钞》之后,才确定下来的。
曾巩
说到曾巩啊,真的有点悲剧,唐宋八大家中,好像只有他是唯一没有任何作品入选中小学课本的,这也直接造成了他名气不大。
但曾巩为什么能受到推崇,并入选八大家?
我们知道,古代中国,无论是修身、还是治国,其核心都是遵循儒家思想——这就是曾巩的特点。
曾巩是一个充满了儒家气息的君子,他年轻时屡试不第,家中十几口人的重担,又都在他一个人身上,换做别人早就被累死了,但曾巩还能忙里偷闲,读圣贤书。在他长达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中,丰富了他的文学功底,也坚定了他纯粹的儒家立场。
曾巩文坛地位的变化
两宋
苏辙为曾巩写挽联,评价道:“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就是说曾巩的文章和思想,足以和先秦两汉时期的大学者媲美。
北宋之后,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走上了儒家正统地位,而曾巩醇正、端庄的文风,深受理学家的喜爱,朱熹直截了当地夸赞:“予读曾氏书,未尝不掩卷废书而叹,何世之知公浅也。”
这就相当于把曾巩推到了与孔孟比肩的高度。
明清
明朝在前面已经说了,就跳过,直接到清朝。
康雍乾三朝,是清朝的巅峰,当时文坛以桐城派散文为主,而这一派的文风,主要就是为了宣传儒家思想,以程朱理学为理论基础,前有朱熹把曾巩推上神坛,到清朝,曾巩的地位自然再次以被拔高。受到人们的推崇也就不意外了。
清朝以后
清朝末年,西方文化输入中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2000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礼教,在西方文化面前不堪一击,其中遭受打击更大的就是孔孟之道。
所以,清末首先被打击的就是桐城派,而桐城派推崇曾巩,自然而然地,曾巩就被时代抛弃了。
小结
虽然曾巩自从清末受到打击以来,直到今天也难翻身,但是,任何人在评价曾巩时,都绕不过两个字:醇正。
我们读八大家的古文,各有风格,韩柳率真而生动,欧阳修华美、王安石重理、苏东坡豁达,而曾巩过于醇正的文风,读起来就十分无趣了。但是,对于学者来说,曾巩却是他们研究古文,不可多得的瑰宝。
而且,曾巩虽然“无趣”,但他自始至终坚持正道,不忘初心,正是现代人应该学习的。
所以,曾巩不应该被遗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所有的古诗名字
七年级上册古诗:
《观沧海》作者曹操、《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浅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龟虽寿》作者曹操、《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
《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泊秦淮》作者杜牧、《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作者杨万里、《观书有感》作者朱熹、《浣溪沙》作者晏殊、《如梦令》作者李清照。
七年级下册古诗:
《山中杂诗》作者吴均、《竹里馆》作者王维、《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春夜洛城问笛》作者李白、《逢入京使》作者岑参、《滁州西涧》作者韦应物、《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送灵撤溪上人》作者刘长卿、《约客》赵师秀、《论诗》作者赵翼。
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
古诗背诵 *** :
1、理解记忆法。
2、形象背诵法。
3、专注背诵法。
4、抓头字背诵法。
5、接力式背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