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优劣有标准吗?以什么为标准?
艺术,作为人类历史中发展最为悠久的文化现象之一,流传至今,展现着千变万化的姿态。
从远古时期的岩壁壁画到古希腊的精美雕塑,从古罗马的万神殿到文艺复兴时期大爆发的各路绘画、雕塑、文学作品,文艺复兴之后到近代一路发展来的: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层出不穷的各种流派,再到20、 21世纪的现当代艺术……
都说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欣赏艺术的人文化背景、偏好不同,他们对于艺术品,就有着各自迥异的评价标准。
作为艺术爱好者,在默默看来,评价艺术品的优劣,有两大标准:
其一,是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综合艺术效果。 (这件作品,给观赏者带来的多方位感受。)
其二,是艺术作品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 (这件作品,是否在艺术史上占据着独特地位,又或者开拓了一种新的艺术思想。)
先说其一。艺术作品所呈现的艺术效果,这包括整幅作品的构图、色彩,对主题对象的渲染刻画等。
以文艺复兴三杰为例。
都说文艺复兴三杰,是西方艺术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为什么这么说?看他们的作品就清楚了。
米开朗基罗的雕像作品《大卫》,“看大卫,看米开朗基罗一个人的大卫就够了。”
在米开朗之前,无数的艺术家们创作过《大卫》,其他艺术家在塑造大卫时,描刻的都是胜利的时刻大卫,大卫总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要么踩着巨人的身体,要么提着巨人的头颅。
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则别开生面,选取少年大卫对巨人歌利亚,开战前的那一瞬间,大卫浑身紧绷、目视前方,整个身体充满了力量感,观众可以从中,非常直观的感受到,那种极紧张的情绪,和颤栗之感。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所展现出的阳刚、雄伟之美,被人们公认为,是更具理想化的男性之美的象征。
拉斐尔的圣母作品,更是将界女性的柔美、细腻描绘到了极致。
比如他的作品《草地上的圣母》、《金翅雀的圣母》等,拉斐尔善于用和谐稳定的构图,典雅沉稳的色调,细致精确的线条,抓住女性最柔美动人的一面,记录刻画、渲染烘托。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永远是充满着浓浓的慈爱之情,闪耀着人性光辉,白皙红润的肌肤,标致动人的五官,纯净有情的眼神,圣母和小耶稣相互依偎着的浓浓温情,将女性之美,和谐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
再说其二,艺术作品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和其意义。
梵高的作品,就是很好的例子。
梵高的作品,在现在人们看来充满着强烈的 *** ,令人震撼、感动,是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优秀作品。但在梵高自己那个年代,他的作品却并没有得到承认。
为什么?
梵高这种对自己思想情绪的感知,用作品、以艺术手法强烈直白的表达出来,还不是那个时代艺术的主流,也不符合当时大众审美的审美观。
梵高这种直面自己内心,深刻剖析内心所思所想,再用艺术、以最直接笔触、色彩、形象表达出来,太超时代,比起当时,更贴合我们现当代人的内心需求。
“印象派之父”马奈作品的《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等,画中的女人,将视线转向画外观众,甚至是直勾勾地盯着观众,这在当时的法国,引起了重大舆论和哗然。
马奈的这种“挑战权威”的做法,放在西方艺术进程史上来看,是一大进步,在马奈的画中,女性自我的意识开始觉醒,绘画不再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一味画的像就好,进而突出的是,要传达某种思想,表达某个态度和主张。
当然,以上这些仅是默默的个人看法,有不足偏颇的地方,欢迎朋友们的指正。
喜欢的话,欢迎点赞关注。
我是默默,持续分享有料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