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人老了不要过生日”
“人老了不要过生日”这句话,通常是老人之间交流时相互告诫的一句话,年轻人可不敢这么说,也说不出口。这种说法,旧时,在农村比较流行,就是现在,在老人中依然还有这种说法。也就是说,这种说法是从旧时流传下来的。
要理解“人老了不要过生日”这句话,就要先搞清楚什么是老人“过生日”。通常来说,在农村所谓的老人“过生日”,就是指家里办生日酒,而且要有亲戚朋友上门来“做生”(又称庆生、贺寿)。如果是老人生日那天,只是子女、孙子、女婿、外孙在家里办一两桌生日酒,没有其他的亲戚来,在农村,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这种情况只能算是家庭聚餐,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过生日”。而城里人则认为,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过生日了。
老人“过生日”有大生日和小生日之说。大生日俗称大生,通常为年龄逢十之年,又叫做十。有的地方习俗为“男上女满”,也就是男人逢九做十,女人逢十做十,也有的地方男女都逢九做十,也就的地方不讲究这些,逢十做十。除了十年一次的大生日,其他就称为小生日,俗称小生。
农村人老了不愿意过生日,地方不同,各自的家庭情况不同,老人的心里想法不太一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弄假成真
在农村,人老了,不管是大生日还是小生日,都不用自己来操心,都有儿女操心,有儿女的老人自己操办自己的生日,要被别人笑话。过去农村人讲,只有没有儿女的老人,或者儿女没有能力的人,自己的生日才由自己操心。同时,老人的子女也会被他人笑话和嘲讽,认为是对自家的老人不重视,也是对自家的老人不敬。通常情况下,农村老人过生日都不是自己提出来的,而是由老伴,或者子女提出来的。家里有人提出,老人还会再三推让,不让做生日。
在农村,有一种话叫“客气话”,俗称“假客气”,也就是说,有一些人心里非常愿意,但嘴里说不愿意。儿女给老人做生日就常遇到这种情况。因此,在征求老人意见时,主要看老人的态度是否坚决,如果老人的话说得很坚决,那就是老人真的不想做生日。如果老人的话没有说得留有余地,比如,找一些无关紧要的理由来说事,那就证明老人还是愿意做生日的,儿女就得做准备。
其实,“客气话”是相对而言的,老人会说,子女也会说。老人也会从子女的话里听得出,子女是真心给他(她)做生日,还是用好听的话来敷衍,他(她)会根据子女的话语,揣摩他们的心里,决定自己过不过生日。
老人最怕的就是子女把自己的“客气话”当真了,有的不想给老人做生日,巴不得说不过生日,顺着梯子下树。说什么你不愿意做生日就算了,不是我们子女不给你老人家做,而是你老人家不愿意做,怪不得我们做子女的了。当然,这话同样适合对亲戚朋友和邻居说,证明自己真心为父母做生日,可父母不愿意,只能顺从他们的心意了。这就叫“弄假成真”。
也就是因为如此,一些老人碰到这种情况一两次以后,对子女心灰意冷,再也不愿意过生日了。
2、民俗禁忌
我国很多地方的民间习俗认为,人上六十后就不宜再过生日了。有的地方认为,不管是大生日还是小生日都不能过;有的地方认为小生日是小范围的过生日,没有妨碍,只要大生日不过就行了;有的地方认为,七十不能过生日,其他人可以过生日;有的地方认为,八十不能过生日,其他人可以过生日。
这些人老了不能过生日的说法,主要是过去人们迷信地认为,过生日后会折年寿,不过生日会健康长寿。比如,一些地方习俗认为,六十岁以后过生日,会惊动阎王爷,阎王爷就会减掉过生日人的年寿。再加上一些农村老人,热热闹闹地过了生日,尤其是大寿后,没过多久,老人就离世了。这样的例子在一个地方出现几个后,并在一个地方流传下来,人们就把老人的死与做生日联系起来,认为是过生日惹出来的祸。因此,在这些地方,人老了怕过生日,其目的就是希望自己能够长寿。
事实上,人老了,就像树上熟了的果实,人越老就熟得越透,随时都有可能从树上掉下来,这就是自然规律,与过不过生日没有任何关系。过生日后就会死得快一些的说法,也就是这些地方老人不愿过生日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心理作用。
3、体恤子女
老人庆寿,免不了有亲戚朋友来送礼,有的人送的礼还比较丰厚。然而,我国一些地方,比如湖南湘北湘中的一些农村,做生日有一种传统说法,认为做生日只能亏钱,不能盈利,至少在收入和支出之间,至少要略有亏损才好,亏得越多越好。据说,亏钱可以增寿,而盈利则要折寿。
也就是因为有这种说法,一些子女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老人,从为子女节省的角度出发,不愿意过生日。一旦过生日,子女就会把庆寿办得十分隆重,尽可能多花钱,免得收入和支出平衡得出现节余,对老人不吉利。再说,旧时,农村经济不富裕,家庭收入的来源少,老人给生日给子女带来沉重的负担。这样,人老了不愿意给子女增添麻烦和负担,当然也就不愿意过生日。
另外,一些农村,虽然没有做生日必须要亏钱的习俗,但是,农村俗语讲“人情是把锯,你来我去”,人情靠的是相互来往,特别是平辈之间的来往,讲究对等来往。有的农村还讲究只能往上增加,不能往下减少。比如,甲家与乙家是平辈的亲戚,甲家的父亲大寿,乙家封礼金二百元,下次乙家的父亲大寿,或其他红白喜事,那甲家就要在二百元的基础上略加一些。过去农村做人情时,礼金要带零头,也就是尾数,而很少有整数,其中的原因也就在这里。还有,农村红白喜事都有礼金账簿,其目的也就是别人来做人情要有个数,日后以后好还别人的人情。
一些老人不愿意过生日,认为自己老了,为子女创造不了财富,也就想为子女增加人情来往方面的负担。
4、防止敛财
农村有一句老话“崽大爷难做,弟大兄难为”,人老了,儿子就不一定听父母的话。有一些儿子当官,或者在地方上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是,儿子的一些不好做法,父母不一定认同,可又拿他们没办法。但是,生日是自己的,自己可以做主。
有些儿子想利用父母庆寿来敛财,知子不如父,父母看透了儿子的心思,不想让自己成为儿子敛财的工具,也就坚决不过生日。这种做法,在旧时,对一些地方的风气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一些普通人家,看到那些有财有势这里的老人不过生日,他们家的老人也不好意思过生日,并慢慢形成一种地方习俗。
5、拒当门脸
平时,一些子女对老人的生活不管不顾,每逢老人过生日时,就把亲戚朋友喊到家里,或者酒店里热闹一番,让外面的人感到他们是一群孝顺的子女。实际上是为了收回他们平时放出去的“人情债”,民间戏谑为“收人情账”。热闹过后,所收红包往口袋里的揣,又收回了一笔账,拍拍屁股走人,老人依然没人管,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与那些没有子女的老人没有什么区别。
这样的父母过生日快乐吗?他们的心里肯定是不会快乐的。因此,这样的老人,当然不会给子女当这种毫无意义的门脸。他们需要的是子女常回家看看,需要的是真正的亲情,而不是这种表面热闹,实则冷清的虚假父子之情。
6、躲生习俗
我国还有一些地方有“躲生”的习俗。这也是老人不愿意过生日的一种表现。意思是说,老人生日的那天,因为不愿过生日,出门到外面去躲起来,也就是躲避过生日,有的外出一整天不回来,有的外出两三天才回家。
通常来说,“躲生”是因为老人的子女或亲戚一定要给老人做生,而老人出于各种忌讳不想过生日,双方坚持不下的情况下,老人拗不过,只好外出躲起来。
老人“躲生”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地方老人外出躲生后,家里老人过生日的酒宴就办不起来了,也就不办了。另一种是有的地方老人外出躲生后,家里的酒宴还是继续办,老人在不在也无所谓。
总而言之,人老了要不要过生日,各地有各地的习俗,不同的家庭又有不同的想法做法。不管怎么样,在老人过生日的问题上,要尊重老人自己的意愿,让老人过得愉快。另外,我们平时再忙,也要回家看看老人,陪陪老人,善待老人,孝敬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