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比赛中,犯规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运动员在场上为了争取胜利和优势而使用违规行为,其中包括恶意犯规。这些犯规不仅对比赛结果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损坏对方球员的心理状态。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篮协制定了一系列规则以确保公平竞赛。这些规则包括限制犯规次数、规定特定行为等,旨在保障比赛的公正性和平静。为了遵守这些规则,每位运动员都应尽职尽责地进行训练和比赛,以免陷入不必要的纠纷和争议中。
恶意犯规(flagrant foul)被视为不必要,或者过度的犯规,是指无论死球或者活球状态下,一名球员对对手施加不必要的、过分的身体接触,在现行的NBA规则中,恶意犯规被划分为两种,分别是一级恶意犯规和二级恶意犯规,一级恶意犯规是指一名球员对对手实施的非必要的身体接触;二级恶意犯规是指一名球员对对手实施的非必要且过分的身体接触。
恶意犯规规则的演变史始于1980-1981赛季,当时NBA规则规定:被吹罚恶意犯规的球员会自动被驱逐出场,1990-1991赛季,正是底特律活塞的“坏孩子军团”大行其道的时代,这个赛季开始前,NBA将恶意犯规的概念进行了扩展:性质恶劣的快攻犯规也将被判罚恶意犯规,犯规球员将被立即驱逐出场。
在篮球历史上的例子中,有很多人在比赛中进行过分的动作,而裁判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处罚,这就是所谓的“假动作”,这也是很多球员在场上炫耀技巧的一种方式。
据统计,在过去的一些比赛中,有超过30%的投篮动作被认定为假动作,这些假动作不仅没有帮助球员得分,反而让其他球员误判,斯科拉在2007年NBA比赛中曾使用过一套名为“鳄鱼跳”的假动作,结果却被裁判吹罚了一次恶意犯规。
对于运动员来说,虽然能够通过一些技巧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是在比赛中必须尊重裁判,并且遵守游戏规则,不要因为自己的技巧而让其他球员陷入困境,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避免因过度用力而导致的伤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