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字怎么写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草书→ 楷书 → 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
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主要使用石刀划刻
金文(钟鼎文):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主要使用金属铭刻
篆书: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同时期产生了毛笔,主要使用毛笔书写,之后均主要采用毛笔书写
大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小篆: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隶书: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之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角变成有角。
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草书: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
楷书: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美,赞誉为“天下之一行书”。
95后美女蒋涵萱的“人体书法”火了,但这真的是艺术吗
一只蝴蝶在池塘边碰见一只青蛙,蝴蝶煽动着翅膀,妩媚地说:“你看我漂亮吗”?青蛙点点头说:“漂亮”。蝴蝶说:“你骗人,我漂亮你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呀” ?青蛙争辨说:“怎么没反应呀,你看我身上都起鸡皮疙瘩了啊” !
什么是艺术?
就是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的概括而创作的作品,包括文学、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造型、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
而现在的行为艺术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行为艺术必须包含以下4项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
虽说理论上行为艺术可以包含一些相对而言更为主流的活动,比如杂耍、喷火、体操等杂技,以及戏剧、舞蹈、音乐等,但这些一般归为表演艺术。而还有一些更为另类的行为艺术表现方式,就是今天来进行讨论的这个问题了。
首先要明确,蒋涵萱是个艺术家,这个毋庸置疑。她的一些书画作品也很具代表性,比如上面的这幅“峥嵘岁月”就很有名气,也得了很多奖,不过她的人体书法能不能算得上书法艺术,这个就需要大家具有坚定的意志去进行判断了。当然,你说她是行为艺术应该是能够靠上边的!
大家记忆中的书法也就是一支笔、一块墨、一张纸,通过自己的苦练,功夫到家了,写出来的字也就是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不过现在的一些所谓书法技艺,也就只能让人叹为观止,让人怀疑人生了。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有些艺术就是让人看不懂,是因为时代变化太快?还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不懂艺术?只到有一天因为主播的疏忽,而让我们看到了素颜的她(他)才明白,原来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将你的眼球吸引到他那儿去。才明白,原来有一种经济就叫“眼球经济”!
不要以为只有年轻一辈才有跳跃思维,只有年轻人才能把艺术玩出新花样、新高度。放眼看看现在的“艺术界”,真正跳的最欢,真正持牛耳、拉扯人眼球的几乎都是一把年纪的大师,大师何其多也!
仅就书法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艺术来说,有白胡子飘飘的大师玩“呲墨射书”,也有“呜哇”大叫耍“拖把”搞“地书”的,当然架起楼梯登上天台玩“天书”的也不会缺席。不管天书也好,地书也好,这些人无一不是成名已久的老前辈,但是你“身体力行”玩“行为艺术”没人反对,能不能别糟蹋了字!
不过,“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现在起来的“悟性”高的新生代们也已经具有了赶超的趋势!
其实“呲墨射书”也好,还有什么“天书、地书”也好,玩的其实都是“乱书”。玩这些的都只能算是二流大师,真正的一流大师已经把眼睛瞄向人类本身了,也就现在极为吸引眼球的“人体书法”。
为什么说那些是二流大师呢?因为他们的思维还局限在“纸”这个载体上,而探索“人体书法”的开拓者们已经跳出了承载书法数千年的“宣纸”这个层次。他们在“宣纸”之上已经从竹子、玻璃、马路等等这些固态的物体上升华到以活体做为书法运用以及书法创作的高度,真正的让人五体投地啊!
当年“乱书”如惊雷般横空出世时,就引得艺术圈内的小字辈们顶礼膜拜,惊为天人。曾经很牛的“天书”在“乱书”面前简直就是“楷书”,而“乱书”不但有“乱花渐入迷人眼”之功效,还有让人叹为观止、欲罢不能的既视感,但好在当时“乱书”的载体还在宣纸上,让我们还能多少揣摩出那“书”中的零星一两个字眼是啥。
思维有多远,艺术创作的探索之路就能走多远。“纸”这个东西已经挡不住“开拓者”们的探索欲望了。
前面已经说过,探索把“字”写在死物件上已经不算高阶了,探索把书法写在“人体”这一生命载体上,才真正算是前无古人,开天地之先河。数千年来书法可能会被写到墙上、写到树上、写到瓷器上、写到石头上,唯独就没有往活体身上写的记载。因此,往人体上书写毛笔字,就被单独定义为书法中的“人体书法”了,这也算是开天辟地的创举啊!王羲之这样的那也只能算是古董啦!
“前无古人”,但是肯定会“后有来者”,有人创造就有人发扬光大,流量的魅力让探索永无止境。发展到现在,在人身上写字已经不能满足探索的欲望了,于是以蒋涵萱这些为代表的新生代们就出现了。他们发展到了用人的身体来写字的地步,也就是将人身上涂满墨汁,然后依靠身体的蠕动在纸上进行创作,这就是“五体投地”之创作大法。以身为笔,人笔合一,达到了身、心、笔三合一的至高境界。同时,他们说这样创作出来的也是作品!这是绘画书法!这是“人体书法”的至高体现!!!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女体宴”和西方的“人体彩绘”都很出名,都是以女人的身体为载体,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创作模式。有人说是低俗文化表现,有人说是创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评论,反正终归是有市场的。
先不论“人体书法”画出来的东西是不是很具艺术性,但是看一位美女全身泼满墨汁,在一张大白纸上五体投地,依靠身体蠕动进行创作的那种姿态,这个肯定是很具欣赏性的。欣赏之余也算是让我们大开了眼界,身体划出来的作品是不是很好已经不重要了,仅凭依靠嫩白细腻的躯体进行创作,似乎就成倍地增加了书法艺术的含金量。
而创作成的人体书法给谁看?做何用处?却不得而之。
曾经听过一句话:“看人不是人,一心写草书。人体书法,不一般的境界!”
我们玩不好艺术的吃瓜群众只能说:“是的,这是艺术之美,这是美的享受” !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大概就是如此了!
最后总结:
世间的事情大抵就是如此吧!美不美,其实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是不是艺术,其实大家也一样都有自己的判断。包括蒋涵萱自己,她在一张大纸上靠身体捣腾出来的东西,能不能算艺术品?或者她的身体是不是艺术品?她自己也应该是心里明白的吧!
你如果非要问我春风渡雨对这种“艺术之美”是什么评论,那我还是先给你讲个故事吧:
一只蝴蝶在池塘边碰见一只青蛙,蝴蝶煽动着翅膀,妩媚地说:“你看我漂亮吗”?青蛙点点头说:“漂亮”。蝴蝶说:“你骗人,我漂亮你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呀” ?青蛙争辨说:“怎么没反应呀,你看我身上都起鸡皮疙瘩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