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联赛第24轮,霍芬海姆VS拜仁慕尼黑,比赛中途出现了黑暗12分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德甲联赛第24轮,霍芬海姆VS拜仁慕尼黑,比赛中途出现了黑暗12分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来看事情经过
德甲第24轮,拜仁开局就是大爆发,狂进六粒进球,大胜霍芬海姆,本来是一场拜仁球迷的狂欢,但是因为部分拜仁极端球迷辱骂霍芬海姆主席迪特马-霍普并且不听主队球员教练与名宿的轮番劝阻,比赛多次中断,以后球员返场,双方球员在商议后以一种边聊天边合作倒脚的方式踢完了最后的十几分钟。
霍普究竟做了什么?骂自家主席见得多了,为什么拜仁极端球迷如此仇视别人家的主席?这就要从德甲著名的“50+1”开始说起了。
足球运动起源初期,是一种非常贴近大众的平民运动。球员们最开始的薪水和工人阶级齐平,俱乐部只需要向球迷收点门票钱就能养活这一大家子。然而,随着球员工资的疯狂上涨和转会费的出现,这种岁月静好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上的需要。 所以,足球俱乐部很快就从“同好会”变成了“公司”,也就是从球迷们熟悉的“会员制”变成了“股份制”。英格兰和意大利几十年前就完成了全面改革,西班牙只留下了皇马、巴萨、毕巴和奥萨苏纳这四家会员制,德国足球则把这两种制度各取所长搞出了一个合体版。
这个合体版叫做“50+1”,指的是德甲和德乙俱乐部保持无法出售的会员制,但球队独立出去改成股份制。球队的股份可以随便卖,但原俱乐部对球队的表决权必须超过50%。 听不懂?换句话来说就是:任何老板理论上都能正常收购德甲和德乙球队,但在诸如提票价、改队徽、迁主场、选主席等重大事宜上,依然有超过半数的表决权留在球迷会员手里。 我花了大钱买了支球队,每年还烧着支票给你们签球星,到了关键时候我什么主都做不了?极端情况下所有球迷会员联合起来,甚至可以把我从主席位置上赶下台?没错,这就是有德甲特色的会员制——50+1。
这种特色制度下,金主爸爸肯定是不乐意投资的。所以,过去这些年石油大佬进军足坛、北美资本渗透五大联赛的浪潮里,很少有人愿意去挑战德甲这个对于外来者来说的地狱难度。 还愿意投资的,那必然是真爱。 比如,这次被拜仁极端球迷打着标语骂脏话的迪特马-霍普。
在50+1条款里,有着这么一条豁免特例:如果一家企业或个人连续经营球队超过20年,才可以不受50+1条款的限制,转为完全拥有俱乐部。 20年,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数字,在日新月异的足球世界更是能够见证好几轮的兴衰更迭。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德甲能够适用这个特例的只有沃尔夫斯堡和勒沃库森。沃尔夫斯堡最初就是大众厂队,整座城市其实也是二战之前为了安置大众的员工才建起来的。勒沃库森同样也是拜耳药业厂队,甚至如果你观察仔细,就能发现队徽里和球队名里明明白白写着:拜耳-勒沃库森。
德国球迷对50+1的拥护是出了名的死心塌地。 在他们的理解里,欧洲足球已经被金钱彻底污染了,无数球队变成富豪的玩物,一旦失去注资就容易突然死亡,这完全背离了足球是项大众运动的初衷。而且足球商业化之后票价飞速上涨,这也触及了球迷看球的根本利益。所以,他们是欧足联财政公平最坚实的拥护者,也是50+1最死忠的捍卫者。 过去这些年,一旦出现任何关于“取消50+1”的讨论,德国球迷总是在赛场里立刻就做出强有力的回应。比如这样。
作为德甲龙头老大的拜仁,这些年一直希望通过废除50+1来引进外资,从而提高自己在欧战里的竞争力。然而当他们想要废除50+1的消息传出时,德国各地的300多个球迷组织都向德国足协和德甲联盟发出了抗议信,其中接近2/3还都是拜仁球迷组织。 这还没完,慕尼黑当地的拜仁球迷还来到总部门前进行了大规模抗议,高喊着“没有50+1我们宁愿没有拜仁”的口号。 这样的大规模抗议,使得2018年3月的德甲和德乙36家俱乐部全体表决里,只有拜仁、RB莱比锡、海登海姆和菲尔特4家俱乐部同意废除50+1,甚至连汉诺威和霍芬海姆都投了弃权票。会议结束后,气得鲁梅尼格对着媒体大爆粗口:“这个联赛是X分裂的,拜仁连续六年拥有巨大的领先优势,但所有人居然都X的觉得很愉快很舒服。”
关于德甲50+1的是非对错,这些年在德国足坛已经讨论得太多太多。这个政策确实限制了德甲顶级球队在欧洲的竞争力,但不可否认也保护了中小球队的安稳经营和球队与球迷之间的紧密联系。观点当然可以不同,理念完全可以交锋,但绝对不应该通过辱骂他人这种恶劣的方式。 足球作为全世界开展最广泛的职业运动,本该成为各类人种交流与沟通的舞台,各种思想交汇与理解的纽带。可这些年我们却不断遗憾地看到,球场反而成为了各种极端主义发泄压力的垃圾场。这真的让人很是遗憾。 赛后,双方所有球员跟着霍普和鲁梅尼格前往各个主队看台致谢球迷,没有一名拜仁球员像往常一样前往客队球迷区。全场的霍芬海姆球迷响起了最高分贝的掌声,才为这场闹剧划下了一个温馨的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