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没有及时攻打吴三桂

19分钟前阅读2回复0
luntiyu
luntiyu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92046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84093
  • 回复0
楼主

清军只有吴三桂军队的一半,为何吴三桂却选择投靠了满清?

清军只有吴三桂军队的一半?提问者是从哪边得出这一神奇结论的?这个提问的前一句严重夸大了吴三桂的实力,如果吴三桂的关宁军真的比搬家山海关作战的清军多两倍,恐怕吴三桂也不用在清、顺双方之间摇摆不定了,整个江山都有姓吴的可能(开个玩笑)。事实就是,清、顺、吴三方,吴三桂的关宁军实力是最弱的,他的选择余地是少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山海关之战爆发前清朝调动的兵力,清朝在山海关之战前调动的军队成分很明确,由于有“往定中原”的明确目标,清军几乎倾巢而出,调动了满八旗和蒙古八旗的三分之二、汉军旗的全部以及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的部队。

《清世祖实录》顺治元年四月丙寅条:统领满洲、蒙古兵三分之二,及汉军、恭顺等三王、续顺公兵,声炮启行。

清军只有吴三桂军队的一半,为何吴三桂却选择投靠了满清?


这批被动员起来的军队,大约占到了清军武装力量的三分之二,毕竟清朝在东北老家也要派点人守护。而据魏源的《圣武记》考证清军的能调动的极限兵数就是20万人。

《圣武记·武事余记》:顺治元年,定都燕京,各八旗兵从龙入关,留内大臣何洛会防守盛京。其时英王征陕西之军,都统准塔征山东之兵,豫王征江淮之兵,每路各五六万,合之京师宿卫之兵,已不下二十万人。

清军只有吴三桂军队的一半,为何吴三桂却选择投靠了满清?

清军只有吴三桂军队的一半,为何吴三桂却选择投靠了满清?



注意这20万人不仅包括八旗编制内的能战兵员和孔有德等人的兵力,也包括随征的子弟和奴仆,那些子弟和奴仆其实也是八旗军战力的一部分,随自己的家主上阵拼命,实际上起到了后勤兵和后备兵的作用,如国舅阿布泰在崇德元年进攻朝鲜时,就带其手下厮卒2人随其作战,抢掠战利品。再如贝勒硕托征朝鲜时,厮卒6人死于皮岛。

《清太宗实录》崇德二年六月甲子条:(硕托)以死于皮岛之厮卒六人,诡称甲士,冒领赏赐,……,国舅阿布泰分兵征皮岛时,私遣厮卒二人前行,希冀多获。



所以,清军入关的兵数大致就是20万人乘以三分之二,差不多13.3万人,而《明季北略》等史书记载,清军出动人数是14万人。而《怀陵流寇始终录》更是记载“满兵入关,号二十万”,所以我推测八旗军此次出动人数是13~14万人。

《明季北略·吴三桂请兵始末》:三桂遣使者相望于道,凡往返八次,而全军始至,共十四万骑。



如果按照题目所言,此时在山海关战役之前的吴三桂所率领的关宁军那起码得有26万以上啊,就是巅峰时期的关宁军都没那么多人,更何况吴三桂所率领的残血关宁军,其质量早已大不如前。

实际上,吴三桂所率领的关宁军是关宁军的残部,其大部分早已在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中消耗殆尽。大凌河之战关宁军祖家军主力高达14000人被歼灭、俘获,其中包括关宁军骨干34人,一战元气大损。而松锦会战中锦州被攻克后,祖大寿率领其部下投降,其直属部下被清军收编,而原属关宁军的战斗力较强的数千蒙古夷丁皆被清军屠戮。

《清太宗实录》崇德七年正月三月乙卯条:总兵祖大寿部下之人,悉与留养,其他悉诛之。凡在锦州蒙古人,俱察出处斩。


所以,明廷原本的劲旅关宁军早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实力,而吴三桂所辖的正是这一支元气大伤的关宁军。根据史书显示,松锦会战失败之后,宁远只有残兵3万人,“宁远见兵三万”,这估计就是松锦会战后关宁军的剩余力量。后经吴三桂扩军,达到4万之数。

《流寇志·卷十一》:部下宁远精兵四万,辽民七八万,皆能战,而彝兵数千尤雄悍。


这4万人是吴三桂的底牌,在加上山海关总兵高第的驻军1万人。加上临时征集的乡勇2万人,吴三桂满打满算只能调动7万人,而大战一开始,由乡勇守山海关,而其能野战的部队也最多5万人,实力根本和清军没有对比性。

就是此时的李自成实力也比吴三桂更胜一筹,大家不要认为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战斗力不强,至少在山海关会战之前,李自成军队的核心力量已经非常强了,由于大批原来明朝西北边军的加入,战斗力直逼明军的一流部队。不要小看西北边军,要不是吃不饱,战斗力还真不能小觑。明朝万历年间人谢肇淛在其作品《五杂俎》中就对其战斗力有高度评价,所谓“九边惟延、绥兵最精,习于战也。延、绥兵虽十余人,遇虏数千,亦必立而与战,宁战死,不走死也”


李自成此次出兵,为了围剿吴三桂,率部10万至山海关,以《国榷》记载,李自成于四月十三,所率之兵为6万人(系其精锐标营),“李自成率兵六万,声言十万东行”,到达山海关之前,李自成加紧调兵,至山海关城下已有10万余人的部队,“李自成益调诸军共十万,攻吴三桂”



这个数字与《吴三桂纪略》刚好可以相互印证,所谓“贼军惊魄散,十万众一时骇溃”,此书作者金大印原在吴三桂手下任事,山海关大战顺军投入10万作战部队基本是事实。


所以,吴三桂的实力是远远低于清军或者顺军的,如果他不能为明朝死节,想要苟活,必然会选择一方投靠,既然和李自成闹翻了,为了避免被全部歼灭,向清军求援必然是理所当然。事实上,史料显示没有清军的帮助,吴三桂就会被李自成给干翻了。

《庭闻录·乞师逐寇》:是日,战初合,满兵蓄锐不发,苦战至日昳,三桂军几不支。

《石匮书后集·卷六十三》:三桂所部皆蒙古锐丁,但贼多,为所迫压,战不甚利。



所以,清军只是吴三桂军的一半这个说法不能成立。如果山海关之战没有清军助兵,只恐怕吴三桂的坟头草都已经很高了。

引用文献:《清太宗实录》、《清世祖实录》、《国榷》、《圣武记》、《流寇志》、《五杂俎》、《石匮书》、《明季北略》、《怀陵流寇始终录》、《庭闻录》、《吴三桂纪略》

0
回帖

为什么清朝没有及时攻打吴三桂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